听力康复

聋儿为什么需要听力语言训练?

分享到
时间:2012-10-18 11:05:28  作者:  来源:人民网科技  查看:56  评论:0

  7岁以前是儿童获得有声语言的重要时期,这时他们接受到外界的信息最多,模仿力也较强。如果这个时期的婴幼儿或儿童因听力障碍听不到声音,则将会对其有声语言能力的获得造成致命影响,使之错过语言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机,而出现“因聋致哑”的后果。聋儿由于听力损伤,显性层面导致的是有声语言的接收和自我反馈都出现了障碍,听觉言语链条中断,言语过程无法进行;隐性层面导致的是,由于自我听觉反馈受阻,长时间会引起语音和语义脱节,言语器官僵化,从而导致有声语言的理解与表达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,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语言障碍。

  针对听力损伤儿童康复需要的前提条件,首先是要帮助他们解决“听见”的问题。助听器功能的不断改善和人工电子耳蜗技术的不断发展,为聋儿的康复提供了必要的保证。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们也开始认识到,绝大多数的听力损伤儿童可以重新依靠听觉潜能学习有声语言,回归主流社会。但是这些基于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的方法,只能让听力损伤的儿童获得听觉,而他们能否学会运用听觉,进而达到听懂和能够进行有声语言交流,则必须依赖有效的听力语言康复训练。

  借助助听器和人工电子耳蜗,可以帮助声音传递到听力受损聋儿大脑听觉中枢,但问题的关键是,传入大脑中枢的声音能否被辨认为言语声,能否被正确理解,能否组织成内部言语并被正确、清晰地表达而被听话人听懂?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列联系与连结过程。一个配戴了助听器或植入了人工耳蜗的聋儿,最终能否获得有声语言能力,关键取决于这一个体,在接受了助听产品之后能否获得了有效的听觉经验、语言规则经验、语言认知经验、语言情景经验和语言运用经验。如果不考虑上述要素的话,任何一个健听人士,只要他能听到声音,他就会自然掌握一门语言。但事实并非如此,一个从来没有学过外语的听健人,即便能听到一种外语(如德语或西班牙语)的语声,但是他根本听不懂,也不会说,道理就在于此。

  也许有些孩子年龄较小的聋儿家长还会问及这样的问题:健听孩子没有通过专门的听力语言训练就习得了一种语言,为什么聋孩子戴上了助听器或植入了人工耳蜗,还要接受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呢?事实上,健听孩子也不是一出生就会说话的,他们在胚胎期已经开始接受了来自妈妈体内和体外的各种声音刺激,出生之后又得到了成人语音和语义的强化,即便如此最少还需要经过一年以上的听觉语言经验的积累,才开始咿呀学语的。只不过他们的语言训练和学习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,因此称为语言习得。聋儿与健听儿的语言习得经历不同,由于听力损伤和个体差异,他们在有声语言感知觉的经验是不连贯的、不完整的,有的甚至是缺失的。

  即便在很小的时候配戴了助听器或植入了人工耳蜗,他们的听觉年龄和有声语言年龄仍是零岁。由于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存在,他们必须通过及时的、有针对性的训练,在最短的时间内,把有关掌握一门语言所需要的各个基础要素补回来。否则将错过关键期,即便很早植入了人工耳蜗,如果没有及时的、有针对性的听力语言康复训练,其有声语言能力也很难获得理想的发展。

  总而言之,助听器和人工电子耳蜗只是解决了聋儿康复过程中的“听见”问题,而能否“听清”、“听懂”、“会听”,进而到“能说”、“说清”、“会说”,皆须由学习获得。对聋儿实施的听力语言训练,就是因循其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而组织、进行的一种专门化的有声语言学习。是聋儿获得有声语言能力,实现主流社会回归的必由之路。



上一篇:怎样训练聋儿区分不同的声音?
下一篇:没有了
相关评论

本站隶属博耳听力联盟   BEB出品
Email:gzztq-net@163.com